中国汽车使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道路拥堵、油价高、停车难、行人交通意识差……中国社会科学院1月23日发布的《2012-2013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显示,中国已冲过“汽车社会”门槛,但汽车使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汽车保有量增加惊人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此前采用配额抽样方式,在总样本中包含三分之一有车者,三分之二无车者,随机抽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西安七个城市的有车者和无车者的有效样本共1548个。
调查显示,到2012年6月,17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北京、成都、天津、深圳、上海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
以千人汽车拥有量看,增速排在前面的地区是宁夏、青海、新疆、河南、江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安徽、广西等,增速都超过了20%。
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对记者说,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增速已经放缓,不再可能出现几年前那种“井喷式”的增长,但由于国内汽车产销量都近2000万辆,未来汽车工业即使是零增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依然非常惊人。
蓝皮书预测,如果私人汽车的增长保持这样的速度,5年多私人汽车保有量就会翻一番,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40辆,10年左右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
调查发现,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几乎国内所有大中型城市的共同问题,2012年汽车社会发展指数显示,汽车环境得分下降。
蓝皮书称,汽车的增加加大了减排的难度。环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像氮氧化物、PM2.5这些污染物与汽车直接相关,降低污染的难度加大,成本增加。汽车不仅带来空气污染,也带来噪声污染。
汽车社会遇六大困扰
蓝皮书总结说,目前,我国汽车社会面临六大困扰:
民众汽车消费意愿提高与汽车使用成本上升的矛盾。2012年因燃油价格、城市停车费用、汽车行驶不畅造成在途时间延长等经济和时间成本的增加,整体的汽车使用成本在上升。
汽车产业增长预期强劲与各地受迫性汽车限制政策出台的矛盾。汽车业界对于中国汽车产销的预测一直非常乐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每年增加的汽车将是2550万辆;但与汽车业界“增长派”不同的是城市管理者的“限制派”,近两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实行了限购、限行等政策。
汽车社会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蓝皮书称,我国出于不同管理部门的汽车社会管理政策缺乏统筹,出台的汽车政策常常不兼容,如政府管理部门出台汽车限购政策,汽车行业则认为这些政策违反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不同行业和部门对于汽车的管理也存在缺乏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