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榜第二增速持续领跑,远程星际客车多元化路线开启绿色新纪元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2025-10-20
15300

金秋九月,中国客车市场战鼓正酣。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阶段,一份份上险量数据成为衡量企业实力与产品竞争力的真实标尺。近日,权威数据发布,远程星际客车九月上险量达到532台,以10.5%市占率的强势表现稳居新能源客车行业第二名。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排名,更是一份在复杂经济环境与行业周期中逆势上扬的卓越答卷。

1.png

逆势破局,双榜第二开启“远程速度”

一路发展走来,目前,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已经迈过初步导入期,进入了竞争更加激烈、技术驱动更加明显的全新阶段。因此,市场成绩一定程度上展现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2025年,在前八个月销量实现187%同比暴涨的基础上,远程星际客车9月再度实现突破,将整体客车市占率进一步拉高,实现连续“爆单”。

2.png

将时间线拉长至2025年前三个季度,1-9月,远程星际客车新能源客车上险量累计达2341台,市占率稳固在近10%,勇夺榜眼实力扎根行业头部阵营。在更为细分的新能源公交赛道,远程星际客车以11.7%的九月市占率与12.4%的累计市占率,牢牢占据行业第二的宝座,双榜第二展现强悍市场号召力。

在补贴退坡、运营成本提升等多重挑战下,远程星际客车实现销量与排名的双双领先,其背后绝非偶然。在发展之初,远程星际客车便确立了“醇氢+电动”双轨并行、多技术路线协同发展的顶层战略部署。从2024年以7.8%的市占率跻身行业第三,到2025年9月行业排名再度提升,强势的销量上扬再一次印证了远程星际客车多元化技术战略的无限发展潜力。

双轨并行,“醇氢电动”铸就核心竞争力

如今,在新能源客车市场纯电红海和氢燃料攻坚的双重格局下,远程新能源的醇氢电动路线成为其破局之道。“醇氢+电动”技术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突破性的技术革命。远程星际客车的醇氢电动技术是将甲醇这一来源广泛、经济环保的液态能源作为高效的氢载体,直接在车上便能实现安全、便捷的发电,为车辆提供强劲而持久的动力。自2023年全球首台醇氢电动客车技术破冰到如今的市场突破,远程星际客车以极具前瞻性的行业视野与坚定的战略执行,成功将对行业具有颠覆性意义的醇氢电动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精准解决了新能源商用车,特别是客车领域长期存在的续航焦虑与补能效率两大核心痛点,为行业转型提供创新性发展思路。

3.png

上市两年多以来,远程星际醇氢电动客车已在国内投放运营超过1700辆,遍布天津、大庆、成都、湖州等多个城市,并在香港进行试运营,以高经济性、高舒适性的运营表现成为新的口碑增长点。市场的正反馈印证了远程星际客车醇氢电动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甲醇作为液态燃料,兼具能量密度高续航长、补能便捷等优势。通过自主研发的甲醇发动机和醇氢动力系统,远程星际客车实现了“续航超600公里+10分钟补能”的超强应用表现,精准聚焦公交、城际客运等场景下的用户痛点,以创新性的技术优势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更多可能性。

4.png

经过全国多地实际运营测算,远程星际醇氢电动客车每公里较纯电公交可节省0.2元成本。按一辆公交车日行驶里程300公里、8年的全生命周期计算,单车即可节省高达18万元的运营成本。在行业面临成本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远程星际醇氢电动客车的高经济性成为其订单量逆势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九月的双榜第二是远程星际客车市场征程中的一个璀璨坐标,但绝非终点。它用扎实的数据向市场证明,以用户实际需求为中心、以多元技术路线为引擎、以前瞻性产品布局为核心的发展道路是充满无限发展潜力的。展望前路,在“双碳”目标的宏伟蓝图下,手握醇氢电动这张“王牌”的远程星际客车已然占据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今后更是有望以技术为桨、以市场为舟,引领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驶向一个更加绿色、高效与可行的崭新未来。

责任编辑:王思思
后发表评论
信息咨询
请输入11位手机号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