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发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5年产值要达200亿元

上海临港新区2021-11-03
13040

10月22日,上海临港新区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较上月发布的《临港新片区打造高质量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实施方案(2021-2025 年)》更为细节,路线更加明确。

燃料电池.webp.jpg

《规划》指出,围绕“龙头引领、全链融合、创新驱动、国际合作、场景引领”20 字方针,到 2025 年,基本涵盖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成为上海建设国内一流燃料电池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的新引擎、增长极,成为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发策源区和高端制造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国际合作区,打造新片区“国际氢能谷”市级特色园区品牌。从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企业培育、推广应用4个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

1、产业规模: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突破 200 亿元,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储氢瓶等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规模化。

2、技术创新:实现高效能氢燃料电池整车、高能效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寿命电堆、高功率密度膜电极、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液氢运输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装备产业化,储氢瓶、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氢气循环泵、空压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方面的具体目标如下。

(1)氢燃料电池整车技术:到 2025 年,氢燃料电池重型载货车冷启动温度力争达到-40℃;商用车寿命力争达到 4 年 80 万公里,成本力争下降到 50 万元以下;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占比达到 80%,纯氢续航里程力争达到 800 公里。

(2)系统及核心零部件技术:到 2025年,商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力争达到 250kW,系统50%额定功率下的最高效率力争达到 50%,系统额定功率密度达到 450W/kg,电堆额定功率密度达到 6.0kW/L,系统寿命达到20000 小时,系统成本小于 1000 元/kW。

(3)制运储氢技术:实现Ⅳ型瓶批量生产能力,掌握车用Ⅳ型瓶内胆材料和瓶头密封技术,2025 年时,质量储氢密度达到6.0%wt,体积储氢密度达 50g/L,车载储氢系统成本控制在氢气4000 元/kg 以下,力争降低到 3000 元/kg。

3、企业培育:到 2025 年,引进 5 家以上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 5 家年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培育 2 家以上的上市企业,围绕膜电极、碳纸等细分领域发展孵化一批独角兽企业。其中重点提到了上海氢晨、上海治臻、上海唐锋、上海嘉资等企业,支持这些企业做强做大现有电堆、双极板、膜电极、碳纸业务规模,扶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登陆。

4、推广应用: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 1500 辆以上,加氢站建成数量达到 14 座以上,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主城区、东海大桥区域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其中,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站 6 座、停车保养的专用内部站 4 座、制氢储氢加氢的一体化站 4 座。根据规划的细节来看,临港区4座“绿氢”制储加一体化母站的可能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燃料电池11.webp.jpg

责任编辑:李秀枝
后发表评论
信息咨询
请输入11位手机号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