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数智化时代的“新型工匠”

本站2022-06-13
33160

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技术革命不断取得新突破,人类已经跨入“数智化时代”。我们一直所倡导的的“工匠精神”在新的时代有什么新的内涵?带着这个问题,小编采访了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解放发动机事业部重机部设备调整工黄成。

重机部联合厂房内,一排排智能化设备布阵如出征的队列。黄成穿着灰色工装迎面走来,步履迅捷且稳健,笑容儒雅而刚毅,像一员得胜归来的猛士。他身后上方悬挂着的LED电子大屏滚动显示着生产线上实时采集的重要数据,好似胜利的战报。这个画面将小编心中对“工匠”的固有的刻板印象直接清除。

黄成指着他身后的LED电子大屏,告诉小编:每条生产线每一道工序的数据都在屏幕上显示,这些数据10秒钟刷新一次,通过比对分析可以对设备的性能、精度了如指掌,智能制造的精度已经逼近零公差……在数智化时代,这些原本只有大师、工匠才能掌握的“绝技”,将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设备来替代,并且做得更好,而我们人类要做的就是:“驾驭它们!”

柈莘酴傖1.JPG

黄成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加工中心组高级考评员、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一个和数控设备打了20年交道的“新型工匠”。他认为,在当前这个崇尚创新和效率的时代,“工匠精神”依然有着深远意义,人们要倡导和传承的不是表面上机械重复的工作方式,而是骨子里那种始终如一的专注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行则至极的目标追求。

始终如一的专注态度

谈及工匠精神,黄成讲起了卖油翁自钱孔注油而钱不湿的故事,并反复强调最后那句:“无他,唯手熟尔。”他认为,手熟方能生巧,无论干哪一行,首先要有始终如一的专注态度,反复不断地学习实践是成为能工巧匠的必经之路。

黄成说:“我们的企业用70多年的时间专心做一件事情:造中国最好的柴油机。我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也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掘数控设备的功能,制造出更新更优的零部件。”从这位数控专家刚毅的目光中,记者看到了一种特有的专注与坚持。

1996年,黄成从无锡机械制造学校毕业,进入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厂(现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数控操作工。当时,国内的信息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控加工更是一个冷门工种。

黄成这群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仔”和几位只有传统机床操作经验的师傅,面对的是几台价值不菲的洋设备和一堆没有中文翻译的技术资料。为了让这洋设备些成为操控自如的加工设备,他们经常废寝忘食地围在机床旁,有的拿着说明书,有的翻看德文或英文词典,一边观察一边讨论。

数控加工是一项看起来轻松实际上辛苦的工作。1999年,黄成和一位师兄承担了一项铸件模具加工的任务,这是工厂第一次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模具,国内同类企业也没有先例可以参照。他们只有靠不停地学习和摸索,设计工艺路线、工装夹具、装配刀具、工装调试,每天在岗位上一站就是12小时以上。

到了攻克难关的紧要阶段,两个人更是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吃住都在岗位上,累了困了就轮流趴在旁边的桌子上休息一会儿。正是依靠智慧和勤奋,他们攻克了工艺瓶颈,完成了加工任务。

如果说聪明是一种天赋,那么始终如一的坚持则靠的是毅力。当年和黄成一起出道的那些师兄弟,不少已经改行或者转换工种,黄成却依然坚持着。正是这种心无旁骛的定力,使他成为了数控加工领域的顶级专家。

柈莘酴傖3.JPG柈莘酴傖3.JPG

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黄成在和小编交谈的时候语速很慢,他是在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话将一些专业术语准确表达,多年的工作习惯使他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他认为,传承“工匠精神”容不得丝毫的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必须具有这样一种脚踏实地不浮躁的严谨作风。

黄成说起让他至今还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那还是在本世纪之初的时候,工厂建设CA6DL机加工车间,批量采购了德国GROB公司的数控设备。当时,GROB公司派出了60多人的服务团队前来安装调试设备。为了一台设备的精确蹲位,德国人跪在地上仔细测量了3个多小时。这一幕在黄成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顿时明白了,这种严谨作风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从合作者的身上,黄成看到了对工作的严谨、对产品的负责和对职业的敬畏。

德国人的严谨有时候也会变成了一种偏执和傲慢,他们一开始不相信中国人的能力,所以设备安装、调整和试切等工作都亲力亲为,对我们的职工只有一个要求:只许看不许摸。这让黄成很受刺激,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真本事,让老外对中国人刮目相看。他白天仔细观察,记下每一个关键动作,晚上查阅资料,分析操作的要领,搞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几天下来,他根据自己学习研究的成果,编制了参数调整和试切方案。严谨周密的方案让德方技术人员对眼前这个中国小伙竖起了大拇指,并同意他的团队提前参与设备调整和试切。

在一个影响生产节拍和工件质量的关键参数上,黄成又和德国人产生了意见分歧。现场服务的德国技术人员坚持要按照说明书上标注的来,黄成则认为他根据原理计算出的数字更精确,于是坚持要和GROB公司总部的专家直接通话。最终,黄成以严谨的演算和论证过程得到GROB总部的认可。

2010年,重机部开始建设,从GROB公司引进的设备数量更多,功能更先进,操作也更复杂。黄成再次参与了设备的安装和验收过程。这次GROB公司只派了8个人到现场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合作,他们已经充分信任了黄成的团队,相信中国人能够使这些高端设备发挥出最佳功能。

2012年,重机部建成投产。如何更大程度地挖掘设备潜能,提高生产效率,是黄成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的问题。他不是“钻”在资料堆里学习最新技术,就是“泡”在生产线上琢磨设备布局,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对于他来说是标配的作息时间表。他还把自己的家搬到了惠山区,就是为了离单位更近一点,随时都可以赶到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行则至极的目标追求

黄成是个讲究尊师重道的人,凡是教过他的师傅都称赞其聪明能干懂道理。却有旁观者质疑他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理由是他经常不听师傅的话,打破套路另辟蹊径。黄成说:“努力做得比师傅教的更好,才是最大的尊师重道。”他认为,传承“工匠精神”,就应当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原本需要花几天时间,经过车、铣、刨、磨和钳工一道道工序加工出来的铸件磨具,黄成通过精准测量、周密计算和巧妙编程,使用数控加工中心很快就可以完成,不仅效率提高了,尺寸也更精确。这让在一旁观摩的老师傅们惊讶不已,赞叹科技的力量如此强大。经过黄成和小伙伴们的创新实践,许多结构复杂的零部件都实现了数控加工,那些被传统观念认定的数控加工的禁区也一个个被攻破。他主导完成的三坐标单元和加工中心零位状态断点快速恢复功能模块,填补了设备制造商的技术空白。

为了将数控设备的功能发挥到极致,黄成全面学习程序设计、工装设计、刀具设计、零部件结构原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主动跟设计员、工艺员、设备供应商和刀具生产商一起研究探讨优化零件结构和工艺流程和缩短生产节拍的方法,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他主导的“枪铰工序改善切削性能”项目,不仅改善了切削性能,还将刀具寿命延长了20倍;“导管孔机械加工工艺”项目,减少了41.1%的换刀停台时间,降低了58%的刀具成本,并将生产节拍缩短了9.8%。

黄成突出的工作表现和创新成果,使他成为生产线上的香饽饽,真希望他会孙悟空的分身术,拔根毫毛嚼碎了张嘴一吹,变出一群神通广大的“黄成”来。2013年成立的“黄成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致力攻克创新难题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着人才培育的作用。黄成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对操作人员实施宽作业面培训,建立起一套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培训体系。他主持编撰的《数控编程实例讲义》等教材,不仅被事业部的数控操作人员广泛学习,也被校企合作冠名班作为教案应用。大伙儿从黄成身上学到的不仅有高超的技能,还有敬业、专注、创新的品质和作风。事业部许多优秀人才成长起来,形成了从一枝独放到百花齐放的“黄成效应”。

追求永无止境,事业部数智化转型的战略步伐给了黄成施展才能的更大空间,而他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黄成带领团队在智能调度、智能物流、智能生产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NC防错技法、功率监控方法、测量循环使用以及数据监控的应用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事业部数智化转型的宏伟蓝图增添了一抹亮色。

责任编辑:鲍明珠
后发表评论
信息咨询
请输入11位手机号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