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副总裁坐镇 集中全球资源!彭立新揭秘康明斯国六研发

第一商用车网2019-07-08
31910

第一商用车网 李秀枝

7月商用车行业最惊艳的一场发布会,当属康明斯国六技术的中国首发仪式。

这场由康明斯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彭立新主持,多位技术专家联合解密的技术发布会,为大家呈现了康明斯在国六阶段的一整套动力解决方案。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首发的康明斯国六技术,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能满足欧六D的技术标准,它们将广泛应用于海外市场,推动全球排放标准的升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是一项核心技术的全新开发。那么,康明斯国六技术成功研发的背后,遇到了哪些挑战?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发布会结束后,彭立新和康明斯全球六项目负责人顾恺熙(Cathy Buening-Griffin)接受了第一商用车网等媒体记者的采访。

康明斯座谈会2.jpg康明斯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彭立新(左二)和康明斯全球六项目负责人顾恺熙(Cathy Buening-Griffin)(左三)接受媒体采访

“国六对康明斯不是最大挑战”

媒体:从国一到国六,中国经历了18年,相当于每三年升级一次,但按照正常流程,研发一款发动机全过程大约需要4年。这次国六提前实施,康明斯是如何在研发上跟上进度并实现在7月1日的提前发布呢?

彭立新:康明斯国六技术的成功研发有三个重要因素,第一是全球资源链合,第二是持续投入,第三是与本土OEM的合作。一款发动机从开发到验证确实需要很长时间,大约要3到5年,其中技术路线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康明斯在这方面拥有两个独到的优势,一是有全球的排放经验。比如,我们的产品在国六之前就达到了欧六,国五之前就达到了欧五,国四之前达到了欧四;所以,我们知道哪些是关键,哪些是要多花一些功夫去做的工作。

康明斯座谈会7.jpg康明斯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彭立新

二是我们有一套成熟的技术研发流程。比如,我们有“开发一代、研究一代和储备一代”这样明确的流程,并有专人负责。比如,有了国六,我们就开始讨论国七;在开发国五产品的时候,国六项目就已经启动。所以,在中国讨论什么时候实施国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对国六进行研究了。因此而言,国六标准提前实施,对于康明斯来说不是最大的挑战,我倒觉得竞争伙伴们的挑战可能会更大一些。

康明斯.jpg

媒体:从开发的难度来看,发动机从国一到国二是全新开发,从国四到国五只需要在原来的产品平台基础上做一些改进。在国一到国六的六个阶段发展过程中,康明斯经历了哪些挑战?

彭立新:国一到国二,是从自然吸气式到增压式的开发过程,属于全新开发;国二到国三,是从机械泵到电动泵,需要重新设计,对发动机厂商而言是很大的挑战;国三到国四,光靠发动机的设计改进已经不足以实现升级,排放升级变成了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挑战最小的是国五,变化最小,所以开发过程简单而快捷;但国五到国六却是巨大的变化——引进了DPF,而DPF有再生问题、含硫量敏感等问题,另外,整个后处理系统的集成也是一大难题,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每次排放升级,对应的技术“台阶”都不一样,只有国四到国五的时候挑战相对较小。

康明斯座谈会6.jpg采访现场

两个VP坐镇  康明斯国六研发创造两个“第一次”

媒体:在全球六项目当中,国六是最困难的,被称为“史上最严排放标准”。康明斯在研发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顾恺熙: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把国六实施时间表提前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加快开发流程。康明斯立即做了一个风险分析,包括供应链体系、服务准备和产品开发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康明斯22.jpg康明斯全球六项目负责人顾恺熙(Cathy Buening-Griffin)

如何把向客户交付的风险降到最低,不光是提供最先进的满足法规的产品,还要实现高可靠性。所以,在产品的交付上,我们采用了一种非常安全和稳健的方式,一开始是小批量交付,然后慢慢再推进到批量交付,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虽然挑战较大,但我们还是成功说服了康明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把国六项目当作重中之重,并集中了康明斯全球的优势资源来攻坚。比如这次项目,我和彭立新两位VP(副总裁)同时坐镇,代表着康明斯国六项目的重视程度以及资源的投入程度,而这是我多年职业生涯以来的首例。

彭立新:专家团队方面,我们的资源协同也是完全畅通的,美国、英国、印度等不同地方都有工程团队支持该项目。2018年年初,我们就已经把康明斯后处理方面所有专家的中国签证办好,保证能够随叫随到。这些专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方面是欧六的经验,另一方面是美国DPF十几年的应用经验,包括DPF再生究竟怎么实现,如何保证再生的时候油耗低、使用寿命长和可靠性高等。集中所有力量来做这件事(指国六项目),这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也是康明斯第一次这样倾力投入。

康明斯33.jpg

媒体:请具体举例说明一下,康明斯在产品研发阶段是如何应对困难的?

彭立新:以EGR为例。去除EGR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操作过程中遭遇了重重挑战。康明斯一直以来对EGR情有独钟,自2005年起率先使用EGR+DOC+DPF+SCR的排放技术路线,并且因为EGR而广受好评。摒弃这样引以为豪的成熟技术,一开始就遭受到内部的反对与质疑。我们最早应用非EGR技术是在一台欧六的3.8L发动机上,试水成功后开始在其他平台尝试。同时,我们也通过技术的探讨,找出每一个可能失效的模式,并把它们列出来,逐个去解决和回答。最后得到所有人认可,认为去除EGR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康明斯坚决不做OEM”  每一位OEM都是客户和伙伴

媒体:在国六技术研发中,康明斯如何做到发动机产品与OEM主机厂的良好匹配呢?

彭立新:首先是开放合作的心态。我们拥有成熟的供应商文化理念,作为供应商,康明斯不会跟主机厂竞争,如果主机厂希望用自己的动力产品,我们尊重她的选择。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康明斯在中国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业务越做越大,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其次是与主机厂的链合开发。在前瞻性设计阶段,主机厂就已经把终端需求和实际应用工况的挑战反馈给我们,并提供大量数据支持。通过OEM的支持,我们会深入分析如何开发才能做到最好。

康明斯动力整车55.jpg

媒体:康明斯如何看待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者?将如何进一步拓展在整车市场的配套率?

彭立新:首先,康明斯从不把竞争者当成“对手”,而是当作发动机领域的竞争伙伴。所有的竞争伙伴都为康明斯树立了很多的标杆。大家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鞭笞,只有这样康明斯才能不断进步。

其次,我们要感谢中国本土的合资伙伴,如东风、福田、陕汽、江淮等,没有他们就没有康明斯一年50万台的销量成绩。我们一直认为,发动机不是最终产品,终端消费者买的是车而不是发动机。这样的理念,是我们能够赢得市场的关键之一。

彭立新.jpg

此外,垂直整合一直是康明斯要面对的一个行业“痛点”。康明斯要做独立的发动机厂,整车厂要搞自己的发动机,这是相互不协调的声音。但是康明斯充满信心,一方面我们掌握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我们敢于投入。也许,车企在某一个阶段会有犹豫,要不要造自己的发动机,但最后会发现,还是找康明斯比较合适。另外,康明斯坚持一条——坚决不做OEM,并且已经坚持了一百年。康明斯一定是一个独立的发动机厂,每一个OEM对我们来说都是客户和伙伴,这一点很重要。

结束语

康明斯成功走过百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沉淀和文化底蕴。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下,康明斯没有骄傲,反而继续秉持务实又富于创新的干事作风,全力钻研技术,并以“开放合作”的谦者心态重视每一位主机厂合作伙伴。此次发布会后,将有1.3亿美元以上的资金注入武汉研发中心,康明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迎来又一个全新的阶段。

对于国六排放标准,康明斯在国六法规实施的第一个节点(7月1日)展示出全套的国六动力解决方案,充分体现出其领先行业的硬实力。不过,彭立新也表示,国六实施,应当是自上而下的系统配套升级,不仅包括发动机排放设备的升级,还应当包括油品质量与国六的匹配。他同时呼吁,政府要重视对国六油品质量的监督,并倡议用户使用符合标准的国六油品。

责任编辑:李秀芝
后发表评论
信息咨询
请输入11位手机号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