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车网 原创】
商用车行业快速向电动化转型,传统内燃机巨头面对压力如何“破局”?
“今年的柴油机行业比许多企业年初时预测的都要差。”这是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玉良,在2024全柴动力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到的一句话。面对2024年的“逆风局”,全柴动力如何应对?在新能源的冲击下,传统内燃机行业未来会面对更多“逆风局”,全柴动力又将如何突破呢?
请看第一商用车网带来的分析报道。
75岁生日,以四个“坚持”直面挑战
1949年建厂,1970年进入柴油机行业,与新中国同岁的全柴动力今年迎来75岁生日。但在这一颇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上,全柴动力所处的柴油机行业却面临极大挑战。
2024年以来,商用车行业复苏缓慢,1-7月销量增速仅有3%。受连带影响,柴油机市场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1-7月,多缸柴油机累计销售242.35万台,同比下降1%。其中商用车用多缸柴油机累计销售118万台,同比增长3%;工程机械类柴油机累计销售近50万台,同比下降4%;拖拉机用柴油机大拖表现较好,但全柴主营的100马力以下产品1-7月下降了11%。
“实际上,真实的终端需求甚至比上述数据还要差一些。”徐玉良在回顾今年以来柴油机行业的概况后如此说道。8月份,全柴动力发布了2024年上半财报,今年1-6月,全柴动力多缸柴油机累计销售超16万台,销售收入超22亿元。“在激烈的竞争中,全柴正在积极寻找企业发展规模与经营结果的平衡点,同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全柴的发展底线。”
徐玉良所说的“坚持全柴的发展底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始终坚持质量底线,坚持市场和用户导向,做合格的好产品;其次坚持服务底线,绝不因为市场价格的过度竞争降低服务标准;第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参与竞争时既要全力以赴也会量力而行;第四是坚持传统产业,同时积极布局和发展新能源。
上述四个“坚持”,最受关注的无疑是第四个。全柴动力,将如何布局新能源呢?
既要加快新能源转型,也要坚持内燃机长期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快速发展。据内需口径销量数据,2018年到2021年,整个商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在3%左右,2022年突破10%,2023年达到12.1%;2024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提升至16%。
面对越来越高的新能源渗透率,全柴并未迷失方向。徐玉良认为,虽然新能源发展迅速,但内燃机仍是目前适应性最好、使用效率最高、产业链最成熟的产品,还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目前新能源产品应用场景还比较受限,包括城际物流、大多数农业装备、大部分工程机械都还是内燃机的舞台。“未来(内燃机)完全可以与新能源技术互为补充”。
基于此,全柴在传统内燃机领域的坚持也就顺理成章。“对于内燃机,全柴要坚持长期发展,坚定不移地围绕柴油机进行技术升级、质量提升和能力建设,还要继续加大投入,继续做好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徐玉良表示。全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力同样强调:“只有质量好、技术水平高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政策引导和法规变化,全柴也在积极转型。据介绍,全柴的转型分两部分,首先是围绕柴油机主业加快产业升级,其次是加快新能源转型。其中,“围绕柴油机主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内容,包括混合动力产品研发,以及清洁能源发动机技术研发和储备。据了解,全柴的混合动力产品主要聚焦重载、冷藏车和城际物流产品,并在非道路场景的装载机、重载叉车等特定产品上进行相应开发和布局;清洁能源方面,全柴已经规划并开始实施清洁能源发动机项目,目前已开发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发动机,其中配套轻型商用车的CNG产品预计明年上半年投放市场。
而全柴的新能源转型,则开始的更早。“全柴在2017年就进入了氢燃料电池行业,目前我们正在规划新的新能源产品项目,推动全柴与市场及行业同步转型升级。”徐玉良透露。据悉,全柴Q23增程器搭载江淮康铃整车已量产,节油率达到15%,市场反馈良好;全柴还联合福田、江淮等轻卡主机厂开展P2P3混合动力系统开发,预计明年投放市场。此外,按照规划,全柴还准备开发一款电驱桥产品,主配3.5-4.5T的微小卡及轻卡。
四款战略产品联袂亮相,匠心坚守柴油机主业
第一商用车网注意到,在2024合作伙伴大会上,全柴四款战略产品——H25、V13、V38N与S65柴油发动机,以3D投影的形式震撼亮相。四款柴油机产品联袂亮相,全柴坚守柴油机主业的决心可见一斑。除了在蓝牌轻卡市场早已威名远扬的“三好动力”全柴智威动力H25外,其他三款产品同样是术业有专攻。
先说商用车用户熟悉的H25,完美契合蓝牌新政的H25已是目前轻卡市场的主流之选。H25的四气门设计搭配铁缸盖,能爆发出180马力、500N·m的卓越性能,成为时下轻型柴油机扭矩标杆,在低速1000转时可爆发360N·m扭矩,较竞品提升10%之多。更重要的是,热效率最高可达43%的H25还有非常出色的燃油经济性,经测算每百公里较竞品节油1升。此外,全柴智威系列产品B10寿命高达80万公里,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可大大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V13则是专为高速插秧机及微型挖掘机量身打造,它机身小巧紧凑,但却拥有30马力与80N·m的强劲输出,是高性价比首选的理想动力;V38N是一款升级产品,是全柴为满足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基于在水稻收割机领域久经考验的V36平台进一步拓展升级而来。它甚至可以满足50马力重载拖拉机的严苛需求,可靠性也比V36更高;最后是以叉车为突破口,采用博世高压共轨技术的S65,可实现260马力与1250N·m的动力输出,动力强劲的S65可以轻松适配拖拉机、收获机械、工程机械等多种重型设备,为用户带来更高的作业效率。
“我们把所有用户诉求转化成产品属性,通过技术和创新来达成用户诉求。”全柴动力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余磊在介绍上述几款产品时表示,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全柴将会持续优化发动机热效率,并继续聚焦低碳和零碳燃料,不断探索实践,推动内燃机与新能源技术持续进步。
结束语
过去75年,全柴始终坚守对技术和工艺的匠心追求,成功赢得了全球超1000万用户的认可。这也是2024全柴动力合作伙伴大会主题“匠心75载 成就全球 1000万用户”的最佳解读。从1949年建厂,到生产第一台单缸柴油发动机,再到引领多缸柴油机技术发展;从全椒县小厂,到国内知名上市公司,再到内燃机行业中小功率领军品牌;从生产榨油机等小型农业机械,到研发车用国六发动机、非道路国四发动机,再到今天传统内燃机和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可以说,是匠心支撑了全柴的前75年。如今,全柴已然站在新的发展阶段,相信匠心也会支撑全柴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