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客车发布2024年报,净利润暴涨258%,2025年要怎么干?

本站2025-04-27
28960

4月26日,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度,中通客车营业收入57.34亿元,同比增长35.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9亿元,同比暴涨258.12%。

中通客车年报.png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中国客车行业呈现显著复苏态势,受益于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旅游需求释放及海外出口增长等因素影响,行业6米以上客车销售126,064辆,同比增长33.4%(数据来源: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创2020年以来新高。在国家大规模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国内公交销量下半年增长迅速;旅游市场的复苏、城镇化发展和“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推动了座位客车销量的增长,尤其是使得新能源客车逐步进入公路客车领域,主要用于景区用车、机场接驳、短途客运、团体租赁及通学车等。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国客车出口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随着海外市场对于公共出行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需求进一步显现,叠加我国客车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使得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客车均获得海外客户普遍认可。尤其受政府及民众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油电价差导致的运营经济性以及城市形象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地区加快新能源客车切换,为我国客车出口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自成立起便深耕客车制造领域,是国内最早的客车生产企业及客车上市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聚焦客车制造与销售,产品矩阵覆盖5米至27米全系列车型,涵括公路客车、城市公交、旅游客车、团体用车、高端商务车、校车六大核心品类,延伸至物流车、特种车等细分市场,形成140余个品种的立体化产品布局。依托 "以订单为核心" 的运营逻辑,公司构建了定制化研发生产体系,建立以直销为核心、经销为补充的营销体系,持续推进国内国际双市场协同发展战略。

客车产业作为民生出行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与出行方式变革、政策导向及宏观经济环境深度关联,行业周期性特征显著。近年来,随着国内公交领域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持续加力、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叠加海外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行业呈现强劲复苏态势。公司现具备年产能2 万辆的规模化制造能力,经过多年全球化布局,产品足迹已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 "一带一路" 倡议及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机遇下,公司海外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正以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服务优势,向全球客车行业领军品牌的目标坚实迈进。

三、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12%。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先进技术研究等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在上述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国内新能源公交补贴政策持续,旅团市场复苏向好态势明显;海外市场需求高涨,行业出口表现亮眼。根据中国客车信息网统计数据,2024年行业 6 米以上客车销售126,064辆,同比增长33.4%,其中7米以上客车出口44,472辆,总体占比35.3%,同比增长36.9%。一年来,公司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抓住行业回暖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调结构、促改革、抓经营、提质量,较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发展。公司全年实现销量11409辆,同比增长51.5%,收入57.34亿元,同比增长35.11%;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258.12%;实现经营性现金流14.3亿元,公司运营质量和盈利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大中型座位车增长较快,客旅团转型初见成效。出口业务保持过半,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发展迈入新阶段。全年出口销量同比增长35.94%。中东市场再创佳绩,沙特、阿联酋等订单令行业瞩目。在雅加达、汉诺威、俄罗斯、新加坡等地,中通客车闪亮世界舞台,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创新成果更加丰硕。2024年公司成功开发了欧洲、俄罗斯、新加坡等地的H系、L 系等高端纯电动和燃油车型,并实现了批量销售;适应“大转小“”适老化”趋势,开发了多款N 系纯电动公交,填补了市场空白,并提升了校车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公司在智能电控与节能研究、智能驾驶技术、燃料电池技术以及整车 NVH 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2025 年计划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恢复,客车市场预期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内外部形势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宏观看,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地区动荡和冲突频发,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为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国内经济虽然在面临外部压力与内部转型的双重考验,但通过积极的宏观政策组合拳正在实现稳健运行。

从行业看,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突出,加之行业面临高铁加密、私家车及网约车出行挤压,行业“新势力”非常规竞争干扰等多元冲击,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公交以旧换新政策的延续将推动公交市场维持较高景气度;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在短期需求集中释放后,增速逐步回归常态。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对行业形成稳固支撑。

目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逐步完善,客车市场传统需求空间被压缩,将加速与多元化运输方式的融合;产品技术逐步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

2025年,结合行业形势,公司聚焦主业,重点推进管理提升,完善市场布局,提升服务能力,提高订单质量和盈利水平。加快技术研发,做好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应用落地;深挖国内、海外主流市场产品需求,做好主推产品推广;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艺水平,完善产品质量;严格全面预算管理,全力实施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客运市场可能继续受高铁、地铁、民航、私家车、共享单车等替代影响,随着出行方式多元化,客车市场需求存在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应对措施:加快产品迭代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关注增量细分市场,开发适合和引领客户运营需求的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方案,加快品牌、渠道、服务布局和资源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2、地缘冲突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出口市场存在不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加强对出口市场宏观环境和贸易政策的持续关注及分析,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提前布局或采取方案,推动海外市场可持续发展;加快高端市场突破,利用新能源产品打开海外高端市场;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聚焦核心市场,实现公司招投标、市场研究、市场支持、技术前置、收发车等资源实现全面向海外市场倾斜;针对区域特点布局高性价比产品,提升海外业务金融服务能力,实现出口业务稳步发展。

3、受原材料价格及出口运输费波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可能增加公司各项成本的风险。

应对措施:继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加强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管理费用等关键环节的成本管控,严控费用资金占用,降低无效及长期积压;同时,通过优化设计、定额管理、集约化采购等措施降低成本。

责任编辑:李秀枝
后发表评论
信息咨询
请输入11位手机号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